天气预报15天查询> 文化> 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毛南族民居

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毛南族民居

更新时间: 2024-04-28 07:03:11     

(1)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毛南族民居

随着中国民族的不断进步,我们早已从古时候的山洞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过岁月的积淀形成了适合环境适合我们的民居建筑,毛南族主要集聚在云贵高原,为了适应环境,地域,在毛南族文化中,形成独特的毛南族民居建筑风格。

毛南人的民居有三个特点:一、村落组织、设施与起居习俗带有古百越民族文化因素;二、“干栏”型住房不拘一格,保留时间长久;三、房屋建筑和家用器具使用石材量大。

住宅建筑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住的是草木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口。稍后是土木结构,分三开间或五、七开间,皆取单数。第三阶段是石木或砖木结构,俗谓石楼。其内外装修皆比较讲究,宽敞明亮。第四阶段,钢筋水泥结构,现在尚不普遍。

干栏式样居室:干栏内外山墙全是以木、石为结构,结实稳当。干栏一般分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门外有晒台,采光适宜而又可以防潮。

毛难族房屋的楼柱是石柱,楼内的台阶是石条,房基和山墙也大部分是由石块制成,连门槛、晒台、牛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头垒砌或雕凿的,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鸟鱼虫更是美不胜收。

毛南族的住宅,多数是石基、泥墙、瓦顶,少数为砖墙、瓦顶的房子。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柴草以及其他杂物,和壮族的“干栏”建筑相似。但毛南放居住大石山区,到处有石头,因此房基或山墙多用精制的料石砌成,还用长条石制成登门的石阶,毛南话叫“突结”(意即石梯)。这些住房称为“干栏石楼”。

以用桁条多少根或多少间(毛南话叫“轰”)来区分住房的大小。有三间、五间、七间、九间等。从屋顶到前后两边屋檐,用十三根桁条的叫“檐十三”,用十五根的叫“檐十五”,用十七根的叫“檐十七”,用十九根的叫“檐十九”。修建“檐十七”的较多,这样的房子,屋里既宽敞,通风采光也良好。“檐十九”屋檐低矮,光线不足,比较阴暗,所以修建的不多。

建房时,用料石、泥巴舂或砖砌成两边山墙,毛南话叫“封山”。中间要木柱、木栌、杵左条做排架。每排用母柱(大柱)两根、子柱两根,用厚板做木栌,把两根母柱和两根子柱联结起来,毛财话叫“排檐”。每根柱底垫有精心凿制成的圆锥形石垫,叫石柱,一般高70-80公分,有的高达一米多。

“排檐”多少,以间数来定。如做三间的要做两个“排檐”,五间的做四个“排檐”,七间的做六个“排檐”,以此类推。间数一般都是单数,因为大门要安在房屋正中,这样两头才均称。每“排檐”竖后,中间横放桁条,钉上栓皮(椽子),上面就可以盖瓦了。如下页“檐十五”的剖面图:

房屋正中一间的顶端放正梁,正梁涂朱红色,写“梁文”。“梁文”以正梁的中心点为界,向两端分开书写,一侧写上梁的年、月、日、辰;另一侧写主家的地址、姓名(地址从省直数到村屯)。正染一间设大门,门楣宽厚,方便喜庆日贴上对联。

门扇用两大块厚板制成,一扇一块。门扇上下两头做一至两寸长长的圆锥,插入门框上下的木质轭锢,不用活页,启闭时发出“哦”的响声,表示户现在已起订或入睡了,因为白天很少关大门。门扇贴门神,有铁制或铜制的门环。

这里的门坎也很讲究,用一块长条料石精制而成,早踩晚踏,也不怕损坏,年代越久,门坎越亮。大门两侧设卧室,均有窗户,以厚板为窗框、窗台,喜庆日也贴上对联。窗扇出也用两块厚板制成,结构和大门一样。屋顶有用瓦片做成的屋脊,一般很少用砖。屋檐用三根竹篾和栓皮交叉结成檐角,防止瓦片跌落。整个房屋结构严谨,牢固美观。

(2)民族文化:毛南族有哪些乐器

我们前面介绍了毛南族民歌文化,与民歌分不开的自然是乐器了。或许你现在对毛南族的民歌文化有所了解,但是对毛南族的乐器并不熟悉。接下来,随着小编从毛南族文化的角度来看,毛南族的人民平时用的哪些乐器吧!

毛南族主要乐器是象脚鼓、海螺、唢呐。邮票中的乐器为象脚鼓。

象脚鼓有大、中、小三种。大鼓是象脚鼓中最高大的一种,傣语称“光亚”,一般在13O~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中鼓傣语称“光吞”,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鼓高60~95厘米,鼓面直径 23~28 厘米,鼓底直径23~31厘米.中腰最细处直径11~15厘米,常用于象脚鼓舞或节日庆祝。小鼓外形有如矮脚怀状,高仅30~40厘米,应用不如大、中型鼓广泛。

(3)民族风情:毛南族服饰图片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才能激发出炫丽的火花,促进的动力,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你对毛南族的服饰有了解吗?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揭秘。

男女衣服颜色喜欢蓝青定自染的青色和蓝色,很少穿黄色和白色,只有孝服用白布缝制,忌穿白色衣服串门。服孝男女穿白衣,要进别家时,要把白衣、白巾脱于门外才能进屋,否则主家认为兆头不好。

毛南族对自己穿的衣服(特别是贴身衣)很珍视,叫作“本身”,汉意是“灵魂”,因此自己穿的衣服不乱丢,怕别人拿去灵魂,带来病灾。妇女忌袒胸露乳。

毛南族的手工产品“花竹帽”,最具特色,亦是他们服饰中的一个亮点。“花竹帽”制作精良,美观实用,深受大家的喜爱。帽的直径一般为70厘米,分里外两层。做一顶帽子大约需要700多根细竹篾。首先在外层面上刷漆,这样既不透光、不渗水,又结实耐用。帽的里层用黑、黄二色竹篾编成各种几何图形的花纹图案。在帽圈处用各种色彩艳丽的彩带和珠料作装饰。据说“花竹帽”能给青年男女带来爱情好运,所以已成为男女情爱的信物。

毛南族的银器饰物给妇女儿童增添了光彩,除了银手镯外,还有耳环、银项圈、银麒麟、银环、银簪、“五子登科”帽饰、银钗、银梳等。青年妇女戴上耳环,表示已出嫁或订婚了,小孩戴银锁驱邪禳灾。

毛南族妇女爱穿绣花鞋,有“双桥”、“猫鼻”、“云头”等三种形式,“双桥”鞋是用红、绿两种颜色在鞋面上镶两条花边,象两座石拱桥横跨河面,也象一对彩虹吸水,因而得名。“猫鼻”鞋用五色花带鞋面上构成勾头形的鞋尖,尖头活象小花猫的鼻子。

“云头”鞋的鞋面绣有云藕图案,这些精致的绣花鞋通常是要赴喜宴和走亲时才穿的,平时在家穿黑色布鞋毛南人走远路、赶圩多数穿草鞋,草鞋用竹壳、竹棉和禾米草编织而成。

(4)毛南族乐器,你知道都有什么吗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毛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虽然毛南族人口稀少,但他们的文化已经令人享誉海内外了。下面一起来毛南族文化里看看吧。

蜂鼓,因其鼓身形似蜂而得名,是毛南族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每当庆祝丰收和欢度节日之际,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便身着盛装,在蜂鼓的伴奏下欢歌畅舞。

蜂鼓历史悠久,它和朝鲜族的长鼓同出一源。在古代不仅叫作杖鼓,还有拍鼓、正鼓和魏鼓(因北魏时使用普遍)之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蜂鼓鼓身用黄泥捏成,然后入窑烧为陶瓷,两端粗大,中间细小,全长50—64厘米,鼓腔一端呈圆球状,鼓面较小;另一端呈喇叭状,鼓面较大。鼓腔两端相通,中间细如蜂腰。鼓两端蒙以牛皮或羊皮,鼓皮附于圆形铁圈上,铁圈四周置铁钩,通过绳索联结系紧,并可调节鼓皮的张力,以改变音高和音色。

演奏蜂鼓时,将鼓系以彩带横挂在腹前或置于鼓架上,圆球状一端鼓面置于左侧。既可用双手拍击两端鼓面,也可左手执竹木鼓棰敲击、右手拍击。球状一端鼓面发出清脆明亮的高音;喇叭状鼓面发出深沉浑厚的低音。它常与小鼓、锣、钹、铃等民间乐器一起用于合奏,也为师公戏、师公舞、蜂鼓舞等民间歌舞和曲艺伴奏。

“毛南族打猴鼓舞”又叫“猴鼓舞”,是我国不足10万人口的少小民族——毛南族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源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群众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反映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敬奉精灵的内容,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后来,毛南族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就用兽皮做成手鼓,把关于三兄弟的传说演变成民族舞蹈的形式来纪念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流传到后来就成为毛南族的文化经典—“猴鼓舞”。毛南族对去世的老人出葬时除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亲人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因其节奏欢快、动作滑稽,故而逐步演变到毛南族的一些欢庆节日中,成为毛南族的传统舞蹈。

(5)不一样的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

舞蹈是一门艺术,用人用肢体动作表达出另外一种语言,也可以结合一下乐器一起表演更为生动。舞蹈可以表达出很多种意思,包括求偶、礼仪等等。毛南族打猴鼓舞是一种祭祀的舞蹈,本期毛南族文化为大家带来南族打猴鼓舞。

“猴鼓舞”是贵州省毛南族一种用于丧葬活动、由巫师表演的传统舞蹈,流传在平塘县部分乡村。“猴鼓舞”分为男子独舞和双人舞两种,内容分为“猴王出世”、“猴子敲椿”、“猴火引路”三段,表现了毛南族起源、团结勇敢。不忘祖先遗愿等。现在,猴鼓舞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自娱性舞蹈。

“毛南族打猴鼓舞”又叫“猴鼓舞”,是我国不足10万人口的少小民族——毛南族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源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群众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反映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敬奉精灵的内容,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后来,毛南族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就用兽皮做成手鼓,把关于三兄弟的传说演变成民族舞蹈的形式来纪念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流传到后来就成为毛南族的文化经典—“猴鼓舞”。毛南族对去世的老人出葬时除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亲人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因其节奏欢快、动作滑稽,故而逐步演变到毛南族的一些欢庆节日中,成为毛南族的传统舞蹈。

毛南族《打猴鼓舞》是中国毛南族独特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源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人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舞蹈将巫术祭祀动作与宗教法事动作融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具有杰出的民间传统表现文化空间。

舞蹈动作粗犷豪迈、机灵朴素、古朴刚劲,体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及毛南族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反映了毛南族的民风民俗和图腾意识,是研究毛南族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的活化石。

关键词: 明显 地域性 特征 毛南族 民居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yubao3.com

闽ICP备18026954号-7